|
滅多威硫雙威水稻紫鞘病的防治方法 |
更新日期:2020/10/9 |
癥狀 水稻抽穗后,劍葉葉鞘上產生密集的針尖大小的紫色小點,后逐漸擴展到葉鞘的大部分或全葉鞘變?yōu)樽虾稚,葉鞘外壁尤其明顯,有時侵染到內壁或深達莖部,發(fā)病重的劍葉提早7-10天枯死。有時擴展到第二至第三葉鞘,但葉片不枯死,濕度大時,病部現白色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谷粒染病產生褐色病變或形成褐斑,千粒重下降。有認為此癥狀是水稻葉鞘腐敗病抽穗后發(fā)生的紫鞘型。 病原 Sarocladium sinense Chen Zhang et Fu.稱中華帚枝桿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形態(tài)特征與S.oryzae基本相似。有認為本病與葉鞘腐敗病為同一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防治方法 參見水稻葉鞘腐敗病。防治紫鞘病時,應在水稻6%已抽穗時,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此外每667m2可選用50%多菌靈60g,加5%井岡霉素80ml,對水65-70L混合噴灑防效80%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