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農民消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開始選擇中高檔價位的農藥產品。但由于農民朋友缺乏農藥知識,在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qū),很多時候雖然花了錢,卻仍然買不到優(yōu)質產品,或者買到了優(yōu)質產品由于使用不當導致產品發(fā)揮不了原有的效果,造成資源浪費!
通過在農村基層同農民朋友交流,我發(fā)現(xiàn)的農民朋友農藥使用存在以下誤區(qū):
1、混淆農藥的高毒、高效這兩個基本概念,認為高毒就等于高效,固執(zhí)使用高毒農藥,不惜觸碰法律雷區(qū)
眾所周知,農藥的發(fā)展方向是高效、低毒、環(huán)保。不少農民朋友認為高毒才能高效,低毒不可能高效。高效與低毒看似矛盾,實際上截然不同的概念!
首先,什么是高毒農藥?習慣上將農藥對包括人在內高等動物的毒害作用稱為毒性。一種農藥是否為高毒農藥主要是通過測試大白鼠的相關反應來進行的。比如,選取一組體重一千克的大白鼠,每只大白鼠口服少于50毫克某種農藥,如果使一半大白鼠死亡,則該農藥為高毒農藥。
其次,什么是高效農藥?藥劑對靶標生物(病、蟲、草)的毒殺作用、致毒效應的綜合作用的效果稱為藥效。毫無疑問,高效農藥就意味著該農藥只要施用方法得當則對病蟲草害有著很高的防除效果!
也就是說,高毒農藥防除效果不一定好,高效農藥毒性不一定高。一種優(yōu)良的農藥,當然應該是藥效高而毒性低,即對防治對象表現(xiàn)出很高藥效,但對人、畜毒性很小!
自今年一月一日起,《新環(huán)保法》開始實施,根據(jù)新環(huán)保法規(guī)定,使用高毒禁用農藥環(huán)境違法案件雖不構成犯罪,在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仍需要移送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希望廣大農民朋友正確認識高毒農藥,樹立正確的用藥觀念,學會科學選藥,保護農業(yè)發(fā)展,維護自身利益!
2、藥效越快越好,對一些新品種的優(yōu)質農藥沒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對這些新品種農藥失去信心,甚至全盤否定!
與傳統(tǒng)的高毒、高殘留農藥想比,許多新品種的農藥藥效期長,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對農產品和環(huán)境沒有污染等多方面的好處,但由于這些農藥藥效起效稍慢,為農民所不喜。但是許多農藥公司為了追求藥效快,不少產品通過添加隱性成分來突出產品的效果,尤其是添加禁限用農藥,由此帶來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任何一種農藥都有其作用機制,其藥效的發(fā)揮有其自身規(guī)律,許多新型農藥與傳統(tǒng)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作用機理不同比如吡蚜酮是拒食劑,害蟲中毒后拒絕取食,最后餓死;噻嗪酮是抑制蛻皮激素,害蟲中毒后不能蛻皮,不能長大成為成蟲,不能交配產卵繁殖下一代,以此達到防治的目的!
因此,要做好下鄉(xiāng)調查走訪,與農民一起做試驗示范,請植保專家為農民講課,讓農民了解這些新型農藥的好處是什么,缺點是什么,該注意的是什么。理論上通了,還要讓農民看到效果,解除農民心中的顧慮,讓農民接受這些產品!
3、長期使用單一種類藥劑,或者是搞不清農藥的作用機理,盲目的對農藥交替使用和混用!
每一類農藥都有獨特的作用機理,但是病蟲草的適應能力很強,如果長期單獨使用同一種作用機理的農藥,病蟲草很快就會發(fā)生遺傳性應對變異,即抗藥性。因此,需要合理輪換用藥或混用農藥以延緩害蟲對藥劑的抗藥反應。但輪換用藥或混用農藥不是簡單地把幾種名稱不同的藥劑交替使用患混用那么簡單。作用機理相同的不同種藥劑交換使用或混用,依然達不到延緩抗性目的。比如,功夫菊酯和其它菊酯類之間的輪換、同為氯化煙堿類的吡蟲啉和啶蟲脒之間的輪換等等,都不合適,因為害蟲對它們有交互抗性!
4、隨意變更用量,堅持認為濃度越高越好,為節(jié)省噴藥時間盲目加大濃度減少用水量。
在農藥包裝體上的使用說明是研制機構通過嚴謹科學的田間藥效試驗得出的包括使用方法和使用劑量。但有些農民朋友認為噴藥濃度越高效果越好,同時為節(jié)省時間、減少工作量,配藥時不按比例、不用專門量具,只用瓶蓋或其它非標準器皿,沒有數(shù)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過規(guī)定的濃度。
農藥藥效的發(fā)揮要求農藥原藥在制劑中的分散度及其使用后在生物靶標上的分散度較高。高品質的農藥原藥在制劑中的分散度較高,但也只有科學施用才能充分發(fā)揮其藥效。只有按規(guī)定配置,才能使農藥使用后在生物靶標上有較高分散度,充分發(fā)揮藥效!
在噴施殺蟲、殺菌劑時,適宜的藥劑濃度,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因為蟲卵、病菌多集中于葉背面、鄰近根系的土壤中,施藥時用水量少很難做到整株噴施,死角中的殘卵、殘菌很容易再次爆發(fā)!
與此同時,單純提高藥液濃度在造成浪費,影響藥效的同時也容易發(fā)生藥害,同時也使病蟲的抗藥性增強!
5、噴藥過程中追求一勞永逸,往往只防治一次
殺蟲、殺菌劑在害蟲發(fā)生盛期,防治一次雖能取得明顯效果,但隨著農藥的流失和分解失效,及鄰近地塊的感染,仍有發(fā)病的隱患,應間隔7—15天,連續(xù)用藥數(shù)次,才能達到最佳防效。葉面肥、激素類農藥噴施后植物只能從葉面微量吸收,宜在適用期少量多次噴施,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6、大霧滴噴霧,噴灑的藥液從葉片上滴下
不少農民朋友喜歡大霧滴噴霧。其實這種噴灑方法會使噴霧不均勻,特別是影響觸殺性殺蟲劑的防治效果。大霧滴噴霧還易造成藥液流失,使藥液從葉片上滴下,植株低矮時浪費更顯嚴重。根據(jù)科學測定,若葉片上藥液流失到地面時,藥液在葉片上的沉淀量僅為大沉淀量的50%,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藥效,并造成大量的農藥浪費。因此,作業(yè)時應盡量選用霧化性能好的噴霧器,使用小孔噴片均勻噴灑,盡量減少噴灑停留時間,減少藥液從葉片上下滴,提高藥效!
農藥使用的陣地在農村,主體是農民。近幾年來,每當農產品安全問題見諸報端,就有人將其歸咎于農民的素質低下,也有人尤其是農資人挺身而出為農民伸張正義。農資人在替農民朋友說話的同時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目前農民在農藥使用方面存在諸多誤區(qū)。熟悉農民同時掌握了最基本的農藥使用知識的基層農資人應該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農民走出誤區(qū),維護農民利益,保護產業(yè)發(fā)展,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安全。(來源:農業(yè)助手) |